2020-2-5
二维码支付变形记
方寸黑白,是生活方式变革的缩影。
二维码支付给予人们极大便利。消费者埋单时,不必再为了凑齐现金跑断腿找ATM机。东南亚国家据悉正加速推广无现金移动支付;中国在这方面表现抢眼,二维码支付普及率在全球领先的基础上仍保持上升势头。
不过,二维码并不是为了支付而生。早在1994年,日本就将二维码用于本国汽车行业,市场营销和信息共享等领域也能见到二维码的身影。中国创新性地将二维码变成移动支付的重要载体,并由此掀起无现金支付潮流。当前,微信支付用户人数达6亿,支付宝用户约5.2亿。
二维码支付进军新加坡则相对受阻。无现金支付虽已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小贩中心、商场和线上平台,但没有充分考虑多数老年人实际。老年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,年轻人眼中的“便”或许是老年群体难以适应之“变”。不过新加坡二维码支付发展态势总体依旧向好,多地交易已进入二维码时代。
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调查结果表明,截至2018年10月,新加坡国内25至34岁人群中约36%使用二维码付款。而在津巴布韦,受用户需求驱动,2017年当地80%的交易均通过电子渠道完成,现金支付仅占两成。
二维码支付吸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
数据化零为整
无现金支付涉及大量数据交互,而卡信息、持卡人信息、卡密码等交易数据都可以轻松存储于App中。交易时只需打开支付App,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。
安全无懈可击
移动端保存的所有数据都经过加密处理,因此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支付时,不必担心欺诈或安全问题。同时因数据以编码形式存储,读取数据时不需要互联网参与,斩断了黑客盗取信息的可能性。
部分国家已试水二维码支付并取得一定成效。相信未来二维码支付将继续发展,从“歪打正着”的技术创新变成“名副其实”的生活必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