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2-6
支付环节作为消费场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其便捷性和舒适性一直是优化消费体验的最佳切入点。
传统支付模式下,收银台前“人从众”的“罚站”众生相频频上演;点不清零钱的尴尬局面让消费者感叹数学永远是场梦魇。为纾解支付环节痛点,无现金支付应运而生,将停滞不前的排队长龙扫进历史的回收站。消费者从此告别钱包,只需挥一挥手机,便可瞬间完成支付。
人类社会已吹响挺近无现金化的号角,作为无现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熟的电子支付产品具有以下特点:
培养用户粘性,反哺支付发展。普通产品上市后,往往面临用户群体扩容的考验,而支付App作为特殊的生活工具类产品,轻轻松松就度过了落地生根的阶段。实际上,消费者很容易把享受到的便利放大,产生对支付App等优质产品的长期依赖,进而固化成使用习惯。如今,“无现金社会”在新加坡已初现雏形。电子钱包在当地广泛普及,支付App成为多数消费者的“掌上必备”,电子化交易蔚然成风。
丰富激励手段,培育市场主体。提升用户粘性需要使用习惯的引领,但也离不开奖励举措的支撑。当下不少App结合自有的支付功能推出积分活动,用户通过支付集满一定积分后,即可兑换各类优惠券。这种活动模式在加速用户习惯养成的同时,也从侧面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、树立消费信心,做到“两手抓、两不误”。
让利促销也是激励用户的重要法宝,且比积分兑换更具吸引力。比如在新加坡的熟食中心(hawker centre),消费者购买一定金额的食物后,扫描商户银行App上展示的二维码完成支付就能享受优惠。
电子钱包产品用户的使用心理受多种因素制约,“习以为常”是主流,“优惠至上”是趋势,但关键还是用户的偏好和购买力。当前,电子钱包产品如雨后春笋,多方力量进驻市场,尽管产品名目繁多、鱼龙混杂,但你追我赶、优胜劣汰的行业现状为行业充分发展创造了前提,也为消费者支付提供更多可能。